首页 » 上岸笔记分享 » 三年公考路,国考行测85+,希望大家少走弯路

三年公考路,国考行测85+,希望大家少走弯路

 
  • 搜集 | 整理 | 排版 | ©快到岸上来,公考论坛,公务员考试论坛,事业单位考试网,申论答题技巧
  • 免责声明:以下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及非法途径,如有法律纠纷与本人无关!
  • 本文未经允许,谢绝转载!

到单位有段时间了,最近才算闲下来,现在和大家分享下自己的公考经历,说说自己的失误与不足。希望对还没有考到理想岗位的同学们有点帮助,在公考路上少走点弯路,早日考取自己心仪的岗位。

我先简单说下自己的公考经历:

我并不是一毕业就走上公考路的,11年的快毕业的时候,不想去找工作,就萌生了创业的想法,然后就义无反顾的投入到了创业大军中去了,不知不觉的就到了13年,因为一些原因我就回到了老家。在那段空闲时间,很清闲,基本上是没事就去在图书馆看看书,去茶馆坐坐,那段时间读了很多书,乱七八糟的什么都读,也想了很多,也想通了很多。

想通了,就开始准备公考了,由于多年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了,自己的考试能力下降了不少。买了几本市面上常见的参考书,就开始复习了,稀里糊涂的复习了有两个月,参加了13年11月份的国考,只记得考了120几分(行测是60几,申论是50几),具体分数记不清了,光荣的落榜了。

转眼就过了年,正好一个比较出名的辅导机构招人,本着学习的目的,我就去了,呆了一段时间感觉不适合自己,后来又去了另一家同样出名的辅导机构,学习了一段时间。参加了14年的山东省考,行测60出头,申论不到60,又一次光荣落榜。接着参加了家乡的事业单位考试,考的是公共基础知识,也没准备,稀里糊涂的以第二进了面试,笔试第一放弃了面试,我就机缘巧合的的到事业单位上了班。

到事业单位上班后,没多长时间14年11月份的国考就到了,由于没系统的准备,又一次光荣落榜了。考完后就知道自己这次没戏了,简单的放松了几天,我就开始新一轮的笔试复习了。通过几次考试,自己对公务员的笔试有了一定认识,发现自己在辅导机构学的那些东西有用,但是有只是入门,很多东西并不是很合适,然后就开始了漫长一边做题,一边总结,然后再做题的这一枯燥的学习过程,然后迎来了15年的山东省考,总分70出头(记得行测75多,申论不到70,具体分数记不清了),笔试第二进入面试,接着就准备面试,面试第一,总分第二,又再一次光荣落榜。考完后,痛定思痛,深入的查找自己的问题所在,在平常学习中,加入了面练习,继续提高,然后就继续在公考的路上攀爬。接着15年11月份的国考就来了,成功进入了现在的单位。

这一路走来感触很多,最大的感触就是自己走了好多冤枉路。我讲讲自己的走过的弯路和学习经历,希望能给大家提供点帮助。

我走的第一个弯路就是:跟着教材自己学习,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公务员考试只有考试大纲没有指定教材这件事,以为考公务员就是要跟教材学习。教材里的老师在讲常识题时总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物理化学没有他不知道的知识,总能快速准确地选出答案,可是我不可能知道那么多的知识啊,而且教材里也没有这些知识啊;教材里的老师在讲言语理解题时总是能准确无误的知道每个词语的意思,很轻松似的就把答案给选出来了,可是我怎么可能准确知道每个词的意思呢?就是查词典也来不急呀。教材里的老师做数量关系和资料分析时总是用速算技巧就能把题目快速解答出来,可是我考试的时候遇到的题目怎么就正好不适合用这个技巧呢?申论的概括题,教材上的老师总是能一条不差的概括出来,分析题总是能从各个角度给出漂亮的答案,大作文总是洋洋洒洒让我自叹不如,可是学完了之后,我去考试时怎么就答不好呢?

相信绝大部分考生都和我有同样的感觉吧?都是这么学习的吧?

后来我终于明白了:公务员考试只有考试大纲,没有指定教材。咱们从书店里买到的教材,都是各家培训机构的老师编写出来,这些教材的编写者都是找的名牌大学里学习成绩非常好的博士来编写的,他们可以集合几个人的智力拿出一天的时间来做出一套完美的试卷,他们可以拿出半年的时间来写一本教材,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查阅各种知识,有足够的智力去解答各种难题,而我们这些普通考生呢?我们的智力只能算是一般,到了考场上又只有2个小时或3个小时的作答时间。很明显那些编写教材的名牌大学博士们并没有根据我们这些普通考生的知识储备量、智力水平、考试时间的限制这些实际问题来教我们如何考上公务员。所以,跟着这样的教材学习,考不上公务员是很正常的。

我走的第二个弯路就是盲目地参加了培训班,浪费了不少时间和钱。在发现那些编写教材的博士们没有根据我们普通考生的知识智力和考试时间限制编写教材后,我把希望寄托在培训班上,毕竟听说有些人参加培训后考上了。(后来我才明白,公考因为专业限制的关系,其实对于那些适合公考的专业加上有的同学本来基础、学习能力都不错,就算不报班也可能考上,所谓的包过班其实就是概率游戏,培训机构稳赚不赔)于是我狠了狠心,挤出5000多块钱报了个全国有名的培训班,你知道拿出这些钱对我来说真的是很困难的。报了培训班后,发现问题不少:

(1)培训班的老师,讲的课都是提前准备好的,和教材没多少区别,自己本身并没有参加过公务员考试,没有实战经验,可以说,他自己也考不上公务员,要是能考上,他自己就考公务员了,也不用到这里来当老师了。

(2)不少培训班讲的内容其实都差不多,有良心的班只把有用知识点告诉给你(后来我才发现,公考的知识点其实真的不多,只要给时间,我初中班的外甥就做了个80多分),但是有不少为了吸引你可以不断的购买他的班次,例如强化,押题什么的,就会把一些很偏门的知识点不断的讲解,其实那种知识点根本就很少考,让你以为参加公考需要进行很多知识点的补充,但是其实行测主要考察的是在短时间的反应能力,这种能力的光靠听课是根本不可能提高的。

(3)很多培训班在开班前会不断的宣传行测是可以通过各种秒杀技巧提高速度的,不否认确实存在不少实用的技巧,但是任何技巧都是需要经过大量练习才能掌握的,很多同学在做资料分析和数量题目的时候连常规算法的看不明白而去想要学习秒杀技巧,这可能么?培训机构就是抓住同学们急于求成的心里,在技巧上大作文章。但是同学们想想作为国家指定的考察公务人员的考试,如果那么简单的看看培训机构的"秒杀技巧”,就能让你马上大幅度提分,这可能?有这么好用的技巧在,行测考试估计早就取消了。为什么所谓的秒杀技巧,看起来很好,真到了考试时,就用不上了,因为那都是事后诸葛亮的思路。

(4)在技巧论的影响下,有的同学就开始疯狂的找各种机构的课程来看,在讨论各种名师到底哪个好。按我们过来人的说法,其实每个培训班我工作室都有研究(我提供的评价大礼包就包含了市面上2017所有的培训机构),你们想想现在的盗版那么厉害,你有什么独家的东西,对方立马可以模仿,你有什么技巧,其他机构马上就能学会,根本没有所谓的轻松秒杀技巧。记得和我同时备考的一个考友,就是特别喜欢找各种机构课程来看,钱花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刷题时间也浪费了,直到我上岸的时候,他的行测也还是没有到达60分,希望看到我这篇文章的人不要重复走这条弯路。

我走的第三个弯路就是走了偏门。有了自学和参加培训班的失败教训,我开始偏爱一些网上看到的偏门思路,比如:题海战术,找人批改申论,各种秒杀技巧,什么的。现在看来,比较可笑,题海战术对提升成绩的作用非常有限,很快就遇到了瓶颈?为什么,就是没有错题总结,题目昨晚错了就错了,下次碰到类似的继续,甚至越来越错,不少同学都在重复这个怪圈。找人批改申论为什么不可行?因为批改人并没有阅卷经验,国家也重来没有公布评分标准,都是拿着各大机构教材书的参考答题去和你的答案一一对比,这和自己给自己批改没啥区别。

好了,说完走过的弯路,谈下我的学习经历吧。

我真正的开始系统的复习,是从14年12月份,基本上快到元旦了(之前的考试能力和个初次接触公考的小白没多少差别),中间面试用去了两个多月,真正算起来学习时间大约在八个月时间左右。在这八个月的时间里,我相继遇到了几个考公的小伙伴,省考前有两个,省考后又加入了一个,我们四个,一起参加国考。行测最低的70几分,幸运的是四个人全部进了面试,也都顺利上了岸。我们那时候常称自己为“四人战斗小组”。那时我们经常在在一起做题,一起讨论题目,一起总结,那段时间也是我们成绩提高最快的阶段,如今他们几个也都到单位上班了,前几天我们聚会,聊起那段时间的复习经历,都觉得我们能凑在一起学习,是一种幸运。回过头来看看,如果那时有后来陆续总结的学习方法,估计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自己也能够提高到15年国考时的考试能力。

希望大家也能够找到几个合适的考试小伙伴,大家在一起不仅能够相互学习,更主要的是在某个人懈怠的时候,可以相互督促下。我们那时每个周六,都会去聚个餐,去看看电影,搞个自驾游,到处逛逛,释放下学习的压力。大家也别一直学习,每周拿出一天的时间放松放松,要不蹦的时间长了,效率反而不高了。

在刚开始学习行测的时候,老想着走偏门,到处找各种秒杀技巧,各种做题方法,还从网上买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后来经过考试的验证,才发现这类方法作用实在是有限,有时不仅不能提高分数,反而是起的反作用。经过那段时间的错误学习方法后,就返回到了学习的根本上来,认真的钻研题目,学习一段时间后,用一个词来概括行测学习就是“一以贯之”。按行测卷面上的分法,可以分为五个大块。根据自身能力的不同,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总有几个模块擅长,几个模块不擅长。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大家会发现,“常识”模块的正确率是最难提高的,也是花费时间与提高正确率比率最低的,其他几个模块相对来说,花费一定的时间,都是能够有一定正确率保障的。从我们四个的学习经历来看,考80以上的基本上在平常做题中,除了“常识”模块之外,其他模块基本上能保障常规题目不失分。

做题时我们要在脑子里有那种“得分思想”,即在120分钟的时间里,以得到最高的分数为目的。行测省部级的题量是135,一般来说,在保障正确率的前提下,基本上很难做完,我一般会剩下5道题左右。在做题时,要根据几个模块的正确率,与花费的时间,合理的安排做题时间。在具体做题时,要有“舍得”的思想,及时放弃不会做和花费时间太长的题目,留下时间去做其他题目。总体上来说,整体思想也就这些了。每个模块中都有一定的方法,下边我只说一下重点(详细的东西太多,实在没那么多时间)。

“常识”模块非常的分散,知识点很多,对于这个模块的学习大家除了常规积累,还要养成看新闻的习惯,将重点自己总结下来。除了能够积累知识点,还能够让自己和主流的价值观保持一致,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比较方便的就是直接听网上买的课程的常识课,同时关注下粉笔公众号,放松的时候听听,就挺好的了。

“言语理解”模块,有词语填空和语句理解这两个细分模块。词语填空主要是要注意选项的词义、褒贬性、词义程度、固定搭配等,注意空前后的特定词语,这个主要是靠积累。语句理解主要是找关键句,要注意开头结尾句,以及关键词前后的句子。

“逻辑”模块,有四个小模块。

  • 图形推理主要是要注意各种不同元素的数量、位置、对称性、封闭性等规律,特别注意下一笔画问题。
  • 定义判断主要是找关键词,然后与选项一一比对,这个只要细心,一般不会出错。
  • 类比推理主要是找例句之间词语的内在关系,常见关系包括包含、相等、种属等,然后与答案对比,达到一定熟练度后,可以直接代句子(正确率不高时,不要用,否则很容易出错,达到一定正确率后,这个方法即快还正确率高)。
  • 逻辑判断主要是要搞明白几种常见的逻辑关系、论据->论点的关系以及削弱(加强)的强度关系。

数量模块主要是要掌握各种题型,一般来说这个模块平均每道题的花费时间最多,正确率不高的可以放在最后,做这个模块一定要把代入思想(将答案代入题目),用到极致,只有这样,才能够尽量的减少时间,熟练后,15道题一般可将时间控制在20分钟内。

资料模块主要是考察的是计算能力,在这个模块主要是要学会估算,大家要注意,估算是在精确计算的基础上的,不是一味的找技巧(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就犯过这种错误)。

在行测的各个模块的中,当你达到一定程度后,会有一种感觉,我叫他“题感”,这种感觉能够帮助你快速的找到答案,减少时间,这个东西比较玄妙,我自己也讲不出个所以然来,但他确实存在,比如词语填空时的语感,数量中代入的选项就是答案等,我想大家能有这种感觉时,应该就是能够考个不错的成绩了。还有就是,大家不要盲目的刷题,要有目的的做题总结,最好是做高质量的套题。我一直认为,题目是做不完的,但题型基本上就那些,掌握了根本,也就可以“一以贯之”了。

最后我还是想和大家说说行测的学习,没有多少捷径,有些人可能因为运气好,不复习偶尔也能考个70左右,但不可能每次都有幸运女神眷顾,如果你不考外省的话,一年也只有两次考公务员的机会,你又能够有几次机会去期望幸运女神的眷顾。离国考越来越近了,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间,好好复习,别等到自己叹惜的时候。

之所以只是和大家“谈谈”而不是总结经验什么的,是因为相对于行测,我的申论和面试考的还可以,但我依然没有完全的搞透,无法清楚详细的给大家讲出本质来。在此我就更多的谈谈我的复习方法。

申论的学习我们主要是以真题为主,做完一套真题后,对照答案好好研究,发现得分点,总结自己在做题时,如何能更好的,更多的将得分点找出来。答案也不是只参考一种答案,把市面上和网上能找到的答案都找来,有时候还要自己总结答案,不盲目的相信别人给的答案。平常还要经常浏览“中国政府网”,多研究一些国务院出台的政策,学习规范化表达。申论除了大作文外,其他题型大部分都是考察的“归纳总结能力”,我们几个叫他“抄的能力”,就是尽可能的从原文中组织答案。大作文主要是从各种渠道总结一些精彩文段,建立自己适合的框架模式,再针对不同的热点,分别积累一些素材。

面试在笔试前主要是和申论一快,针对一些热点,多想想背后的原因,本质,以及应对方法。在笔试后,就是找几个小伙伴,在一起,相互出题,相互点评。相对于笔试的两门注重结果,面试更注重过程性,我们要在面试的时间里尽可能的展示出自己的风采和本质来,要让自己的言行,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在平常中,就要将这些固化到内心里。国考部委以上的岗位面试一般会出现部级领导,他们的阅历丰富,几道题答完基本上就能够把我们看个通透,其他岗位的面试考官组成我不是很清楚,但在平常的时候多说,多练,将一些好的品质固化到自身上应该对面试很有帮助。

关于申论和面试我就说这些了,我怕说多了,万一说了一些误区,再把大家带坑里就不好了。后面的时间我会和大家聊聊自己认识的变化和报考类的经验。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微薄上问我,在那上边时间更好操作,白天也可以回答下大家的问题。

在讲讲行测我的行测学习是完全以真题为主的,没有用过其他复习资料,当然网上买了课程过了一遍。行测有两种做题策略,一种是做一道保证正确一道,另一种是全部做完,保证一定的正确率,前者优点是能保证正确率,缺点是刚开始做题速度比较慢时,不容易得高分;后者优点是能保证题目做完,缺点就是正确率不高。我选的是前者,因为相对于后者,在有一定做题速度后,更容易得高分,也更具有稳定性,后者在特定情况下容易出现波动。

还有一点就是,行测做题时要时刻注意行测题的特殊形式,行测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因此在四个选项里一定有答案(有些人可能要说我在说废话了)。这种形式就决定了,排除法和代入法在做题时就有很大的作用,要将这两种方法固化于心。最后就是,要将做题技巧用到极致,能够把握住题目本质,做到“一以贯之”。

不少人曾问我行测要复习多长时间能够考80+以上,对于这个问题我其实不知道怎么回答,我想在这里按分数段回答下(在这里我就以自己为标准了,假设我已经有了现在的学习方法,只需要去积累就够了),如果在65分以下(基本上就是刚接触公考的小白),我想有四个月的学习时间就足够了;若果在70以下,有三个月的时间就足够了;若果在75以下,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应该能够达到;如果在75以上,时间就不好确定了,因为国考考75以上,基本上做题技巧已经固化了,再提高和自己有很大关系了。

随着公考的白热化,普通岗位可能不复习再加上点运气有可能考上,但一些竞争激烈的岗位,想不复习,甚至不是深入的复习都难以进入面试,希望大家能够正视,最后还是希望大家能够珍惜时间。


logo

关注公众号【快到岸上来】获取更多免费资料

--END--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原文链接:三年公考路,国考行测85+,希望大家少走弯路,转载请注明来源!

原文链接:三年公考路,国考行测85+,希望大家少走弯路,转载请注明来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