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考的失败者到公考的上岸忧姐,从线下班到缩减开支又一举上岸,从行测47分到行测80分,从第一次参考到多次参考,到底要多努力,到底要挨受多少的痛苦,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上岸?
大家好,我是忧姐。
公考对于我来说,就像是一段带着苦涩的美好回忆,我很珍惜这段经历,所以在空暇的时候也会帮助很多人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还记得刚开始参加公考的时候,一脸茫然,除了知乎以外,根本不知道怎么去搜寻信息与资源,就连报名网站都是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才知道。那个时候的自己,也没有太将这次机会放在心上,拿着家里的钱,就憨搓搓地去报了班,花了老多钱,至少现在依然记得。
大教室里坐着的很多看起来都跟自己一样充满胶原蛋白,乌泱泱的一群人就在那里听着也不知考了几次还没考上的老师授课,又或者是根本没去参过考就流水线下来了。忘记了,只记得当时对公考这个事没有那么看重,就是觉得打小学习就习惯找个组织一起,这样效率更高。
当然,结果肯定是失望的,客观来说,自己也没怎么努力,可能是那个时候还未遭受到现实的鞭打。
后来毕了业,参加了工作,体会到了打工人的种种不容易和对自己能力的否定,在一天深夜我又眼眶湿润的拾掇起了以前的的学习资料,看着有些泛黄的书籍,突然就感受到了成年人的崩溃只在一瞬之间。
多的就都不说了,后来也报过网课,又参加了几次考试,然后到最后发现学习还是自己的事,狠下心来吃饭的时候学,上班的时候学终于以高分上岸,记得去面试的时候,第二名差我十来分,苦涩地对我说:“我就是来体验一下面试,你放轻松”,那一刻,既有对一位往届生上岸不容易的感慨,又有一些对他的同情,但是我知道,我仿佛有一些解脱的感觉。
不好意思,说的有点散了,回归正题吧。
现在补个不算太晚的结论,公考笔试上岸的极致成本大概在500元左右,加上考试报名费和住宿之类的可能在1000左右(一次)。
线下班是有好的老师的,但是在教育培训这个行业里,任何的一对多质量都难以保证,不是说我们花了那么几大万就真的完事大吉,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想,这个价格又不止几万了吧。线下班的最大不对称优势是有一个实实在在的学习氛围,至于授课体系之类的,其实现在网络很发达,去贴吧呀,论坛呀,很多都是白送课程,只要自己有一个对课程的判别能力就可以组合出一套足够教授自己的知识的名师合集了。
所以,在考虑成本的情况下,线下班可以放弃。
网课呢?部分网课老师(尤其是一些小众老师)倒确实有较高水准,但无论多高的水准,他们传授的知识都需要我们实战来演练,甚至是部分推翻与舍弃。
所以,其实公考笔试呀,课是一定要上的,但是由于市场的课获取成本太低以及太多,反而不是我们花钱的核心点。
那么,诸如某笔5000题,某图5000题有必要买吗?如果确实成本有限,则没必要,因为这上面的题呀,大部分都是真题,不如直接操刀真题卷。而且做完5000题,你以为的再去做真题卷效果更好,也大错特错。很简单呀,你都在5000题的散装版里做过了,做真题卷的效果自然就大打折扣,那么只能去做质量相比于真题卷更差的模拟卷。
所以,如果说,咱们极致性控制成本,一台打印机,再买一打打印纸,就足够了,打印机的成本小几百元,打印纸就更便宜了,这样的成本算下来其实就是几百块钱哦。
但是,我们需要知道开始做什么卷子好,哪些卷子是符合自己考情的可以做的,哪些课程是比较优良的。比如一个简单的例子,广东省有三门(以前四门)考试,省考、选调、市考(以前还有广州市考)三种考试的考试内容可以说是天壤之别,如果你要考广东省考,而去练习选调,不说没用,但是至少方向有所错位,浪费时间哈。
除此之外,如果确实自制力不强,还可以加进别人的监督服务哈。
嗯呀,就是这样,总结一下,公考笔试的成本可以控制得很低,但这个低也是需要一定的公考知识的,这个知识指的是对公考笔试备考在资料、真题卷、渠道获得等各方面的了解程度。
如果你不知道,如果你没有资料,可以私信我,事情较多,有缘回答。
我是忧姐,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你哦。
补充:“那么只能去做质量相比于真题卷更差的模拟卷”,对于这句话,我没有表达错误哈,真题卷国考和省考、市考也分质量的,有些省份质量整体偏好,有的差一些,有的省份某些年份差一些,所以这个也是有梯度的哈。
----------------------------------
最后祝大家都能顺利上岸。
在这,学姐就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都分享给大家啦
覆盖(包括但不止):
近三年公考高频核心考点
机构及其他名师课程
行测+申论+面试答题技巧
学习计划,要点,思维导图
行测必记常识+申论必背金句+面试常考热点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419934796
微信扫描下方的二维码阅读本文
原文链接:考公花了几万报过线下班,才发现原来只需要几百块钱就能搞定!,转载请注明来源!